分享 | 道、法、術、器和管理體系
時間 : 2019-09-21 11:18 瀏覽量 : 344
1
中國傳統道家文化的傳承強調這樣四個字,“道”、“法”、“術”、“器”。

“道”,是自然環境、事物的自然規律和發展方向;即“天道”。“法”,是為循“道”、成事、達到目標制定的方法;即“人法”。“術”,是為使“人法”得到落地實施采取的技術層面的技巧和方法。“器”,是為使“術”取得更好、更有效率的結果所必需的工具。簡而言之,可總結為: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,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、愿景和戰略;策劃制定符合事物規律、規避風險和實現愿景的目標、方法、方案、行動路線;在“道法”的統御下,具體策劃制定具體實施的技術層面的方法、技巧,以有效的做好每一件事;并在做事時使用適宜的工具器具,以保證達到“術”的結果,提高“術”的效率。那么,在管理體系的實施過程中,怎樣才能將中國古人的智慧貫穿其中,以取得預期的結果吶?就此談一點個人認識,以求達到拋磚引玉、拓展思路的效果:
管理體系究竟在管理實踐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呢?個人認為:其上承“天道”,中立“人法”,下連“術器”;發揮著承上啟下,貫徹全面的作用。首先,“道”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和方向,那就不是僅憑一個組織、一個企業之力可以改變的。只能循“道”而為,不可倒行逆施,柯達公司的倒閉大約就是最好的例證了。何為當前之道,就要做好“組織環境”的分析,了解和理解所處的環境,特別是外部的、不以自己的意志可以改變的因素,包括可能遭遇到的風險和機遇。這是組織循“道”而為,制定組織自身發展愿景、發展戰略的依據,也是形成組織宗旨、方針和理念文化的基礎。只有經過組織環境分析,識別了環境風險和機遇后制定的戰略方向和宗旨方針,才能成為組織長期、健康、穩定發展的起指導作用的“道”,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。由此可見,組織的識“道”、知“道”、明“道”、循“道”,以規避風險、控制風險、利用機遇,形成自身的戰略方向是至關重要的。在管理體系的建立、實施過程中,組織對“4.組織環境”條款的要求,普遍認識不足,實施不夠;或應付,或棄置。這必將影響組織的循道而行和發展戰略方向的確定,也對“法、術、器”起不到應有的引領和統御作用,也無法使組織的人員難以形成統一的意識,形不成“上下同欲則勝”的局面。其次,怎樣在“道”的統御下,實現自身的發展戰略,就是“法”要解決的問題了。“法”的建立應是在“道”的指導下,以發展戰略目標為依據形成。不管是建立組織的階段目標,還是規章制度、工作流程,都應是以實現發展戰略目標(包括分解成的階段性目標)為目的的。也就是說“法”應該解決如何循道而為,如何實現發展戰略,如何將宗旨和方針貫徹落實的問題。
管理體系的建立就是依據管理體系標準,依據組織的“道”建立相應的“法”的過程。管理體系標準的第6章節“策劃”就對如何建立適用于組織循道、立法給出了明確的要求;其中,包括順應“天道”,規避和控制風險利用機遇的要求。當然,管理體系標準的通用性決定了其規定的要求只能是原則性的,而不可能是細化的。因此,組織只能根據識“道”、知“道”和明“道”的結果,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和發展戰略方向,形成符合現階段發展戰略,并策劃確立保證發展戰略得以實現的“法”。世間萬物都是在變化的,所謂“天不變、道亦不變”,關鍵是如何理解這個“天”字。人類由含毛茹血到自給自足,由簡單的手工勞動到機械化生產,由最初的工業化到電子智能時代的到來,“天”已經在突飛猛進的變化中,“道、法”不變行嗎?答案是不言而喻的。因此,沒有一成不變的“道”,也就沒有一成不變的“法”。在實際工作中,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一個組織的管理目標十年沒有變化,究竟這個目標實現了沒有?不知道。十年間,外部環境變化了,政府監管的要求變化了,顧客的需求變化了;組織內部的產品、人員、設備、場地也變化了,而組織的管理目標卻沒有變化,“法”沒有變化,這樣的“法”能起到循道而為、保證組織發展戰略的作用嗎?估計比較難。管理體系標準的第9章節“績效評價”和第10章節“改進”就是對“法”、“術”結果的評價和改進,以期更加符合循道而為,實現發展戰略和目標的要求。再次,應是“術”的管理。所謂“術”,即是將“法”確定的各項活動、流程方法和階段目標,繼續細化成各項技術層面的具體的工作方案、工作方法、規程規范和操作技巧,以便更有效的進行實施和落實。管理體系標準的第8.1章節“運行策劃和控制”就是對如何更好的使“術”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的策劃和控制的總體要求;第8 章節的其他條款體現了對“術”的具體要求。“術”的實施和執行應是全體組織人員共同的責任。這就需要對組織人員的“術”的培養、傳授,就涉及了人力資源的各項管理,以使其具有相應的知識、技術和技能;同時,使其了解和理解組織的“道”,組織的發展愿景、宗旨和戰略;使其與組織“道同”,同謀取勝之道,同為取勝而努力,同享取勝的成果。除此之外,合理有效的應用各項先進的技術、先進的知識,認真及時的總結先進的工作方法和技巧,并及時推薦和普及這些行之有效的技術、方法和知識,才能提高“術”的有效性,才能保證“道御術”進而循道而行,才能保證“法”的落實執行,才能實現組織不同階段的目標要求,進而實現組織的發展戰略。最后是“器”。“器”是“術”的延伸,是提高生產、工作效率和質量所必需的設備、場地、工具、文件的總稱。“器”的應用在社會化大生產的今天是尤為重要的,有時是決定性的。不同的“器”,都有不同的功能性能,都有不同的使用和維護的要求;因此,選擇什么“器”,如何保證“器”能穩定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,是每一個組織應認真研究和實施的。管理體系標準的第7章節“資源”中,除了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要求外,均是對“器”的具體管理要求。總之,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”,在現代化生產中做好“器”的管理,是循“道”而為的要求,是實施“法”的要求,是提高“術”的效率必然。以上是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“道、法、術、器”,在管理體系中的作用的一點理解,以求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西方管理體系標準更好的融會貫通,發揮其在管理中的作用,也為期望管理體系貫標的組織更好的理解標準的用意。此文謹以“拋磚引玉”以達“采長補短”之目的。如有不妥,請讀者反饋、討論。 本機構專業辦理: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、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、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、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、售后服務評價認證、五星品牌評價認證、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認證、ISO10015培訓管理體系認證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、標準化等級認證、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認證、餐飲服務認證、養老服務認證、清潔服務認證、合規管理體系認證、物業管理服務認證、家具定制服務認證、保安管理服務體系認證、合同能源管理服務認證、建筑工程服務認證等。

|信息來源 質量與認證 |
聲明:本文所用視頻、圖片、文字部分來源于互聯網,版權屬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到版權問題,請及時和我們聯系,核實后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作刪除處理。
標簽:分享 | 道、法、術、器和管理體系